同心抗“疫” 守“沪”花开——记复旦MPA2020级一班同学们的“战疫时光”

发布者:彭洋静发布时间:2022-04-27浏览次数:298

人们常说:“读书才几年,疫情又占了几年。”自三月底以来,受疫情形势的影响,熟悉的校园节奏和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换上了不同以往的安静模样。在那些被偷走的校园时光里,复旦MPA2020级一班的学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和行动留下了一段难忘的青春记忆,那些带有“疫情”印记的难忘瞬间,化作了我们求学道路上的别样回忆......


第一篇章

奋战“疫”线 书写青春担当


01 方仓里的“维和斗士” 

43日以来,一班的王范春同学就积极响应临港集团党支部号召,前往临港集中收治点开展工作。作为餐饮物资先锋队的一员,与五名队友共同负责仓内的三餐运送、医废垃圾清运、黄区人员转运和物资转运工作。每日运送物资数十趟,跟进事宜多数百项,从凌晨五点一直工作到半夜,几乎一刻也不得休息。

(图为王范春工作生活的集装箱板房)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暴雨,他与小队成员一起提前做预案、搭建雨棚、准备垫仓板和防滑通道,并通宵完成了医废垃圾的清运、迎检整治、物资运输等紧急任务,确保了方舱医院物资运输工作的平稳、高效运行。而这,仅是他多场突击任务的其中一个。王范春也坦言:“曾经的海军维和经历给了他这次工作以及面对这些挑战的信心和勇气。”他也相信,“没有一场风雨不会过去,没有一个黎明不会到来。如果说真的有遗憾,大概就是缺席了一段时间女儿的成长,不过也只能疫情之后再去弥补了。

(图为王范春和他的队友们)


02 隔离酒店的“贴心管家

326日以来,在松江区应急管理局工作的黄强同学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入驻松江区小昆山镇,开展隔离酒店的统筹协调工作,负责联系区专班与转运单位,获取新冠密接、次密接人员信息,及时安排接收入驻,并完成闭环转运;清点补充各类防护和消毒物资;协调医护开展紧急救助;安抚消除入驻人员焦虑恐慌等工作,在相关规定范围内尽己所能当好服务大家的“大管家”。

(图为黄强在清点防疫物资)

他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维系着隔离酒店有序运转;用真诚温暖的工作态度为上海疫情防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图为黄强在隔离酒店)

03 并肩作战的“抗疫伉俪” 

作为一班唯一的一对“夫妻档”,董亦磊和傅奕心两位同学也是在此次疫情中“集体上阵”。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这对新婚不到一年“90后党员伉俪”义不容辞地投身到这场战“疫”中。他们一个在前,负责对参与核酸检测的居民引导扫码,一个在后,负责流调数据采集、统计核酸检测结果和信息。彼此搭配,在不同的时空中为这场战“疫”奋斗。虽然他们工作的地点就相隔一条街道,但已经好几天没见面了,有时难得见上一面,还没说上几句话,转身就投入到了接下来的工作中。“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也是最真诚和朴素的愿望。

(图为董亦磊采集参与核酸检测居民的“核酸码”)

(图右一为傅奕心)


04 社区服务的“抗疫卫士” 

昌盛同学所在的小区是浦东的一个较大的社区。小区一共有1100多户、4500多人。自3月底上海社区静态封控以来,昌盛就主动报名了所在小区的志愿者,并担任了楼栋小组长。组织核酸筛查、运送物资和快递、发放及回收检测试剂以及清运垃圾等,常常可以看到昌盛在社区忙碌的身影,一天下来,步数破万是常有的事。

(图为昌盛在进行核酸扫码)

同样也是参加社区服务,家住徐汇的曾曦同学,从3月底起,就加入到了社区志愿者队伍,发放抗原试剂盒、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发放团购物资、帮助独居老人买药等。

(图为曾曦帮助独居老人开展抗原检测)


除了上述这些,还有很多同学都奋战在抗疫一线。包括:协助引导社区居民开展核酸检测的冯睿、任慧菁、柏芸,通宵发布微信公告的沈琦,采集流调信息的张莉琪,发放生活物资的陈佳文、下沉村居参与核酸检测的田丹丹、踏着星光持续奋战在单位的肖凌黎、董斌斌、彭益以及身体力行地捐赠防疫物资并积极撰写疫情相关社情民意的徐艳伟等等。他们或是防护白、或是守护蓝、或是志愿绿,如同点点星光分散在这场全民抗疫的战场上,挥洒着汗水、播种着希望。






面对采访,他们总是谦虚地说:“自己做得都是很小的事,不值一提,只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为这场全面守‘沪’的战‘疫’略尽绵薄之力。” 但这不正是青年该有的“样子”:“拒绝抱怨,拒绝自暴自弃,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便发一份光。”


第二篇章

居家抗疫中的暖暖小时光


疫情期间,除了有各类奋战在一线的动人抗疫故事外,许多同学的居家抗疫生活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各式各类的“花式抢菜(壹)

犹记得,看了多份攻略、定了N个闹钟、用了多个APP、刷得手累却依旧没抢到任何菜的“抢菜时光”;犹记得,挑选了两个多小时的购物商品,却因为没有配送小哥而又不得不将货物一一退还回货架的“无奈心酸”;

犹记得,在多个业主群、团购群,跟随着团长一起快乐囤菜的“美好时光”;犹记得,收到政府、单位、朋友和各地人民送来生活物资的“感动快乐”。

 封火连三月,家蔬抵万金”,经历了疫情的我们更懂得“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的道理,对每一粒粮食都倍感珍惜。



赏心悦目的厨艺大赏贰)

疫情的“慢节奏”,也发掘、开发了同学们“别样”的一面:

琳琅满目的厨艺大秀常常让人目不暇接。“上可杀鱼剁肉,下可煲汤做虾。”同窗两年,不知“厨神”竟在我身边 (ʘ╻ʘ)



还有班委组织的线上“K歌活动”,在歌声、琴声的治愈中,心中的阴霾也被一扫而光\(0^◇^0)/




繁忙充实的学习生活(叁)

持续不断地线上课程(自己的还有孩子的(~ ̄▽ ̄)~)以及各类丰富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在疫情中依旧保持着冷静思考的头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那折磨着每位学子,让人头秃而又忧愁的论文。(感谢班级的“卷王”以及班主任孙玉华苦口婆心地鞭策让同学们开始焦虑起了论文(;´༎ຶД༎ຶ`)

还有疫情中那些温暖的点滴:同学之间的“加油鼓励”、释放压力的“吐槽解闷”、幽默而又暖心的“搞笑段子”以及生活中那些小小的“仪式感”。

以上这些,都构成了我们的“独家记忆”。


第三篇章

抬头仰望 必有曙光

四月的上海,是静谧的上海,也是热闹的上海;是难忘的上海,也是不想忘的上海。若干年后,我想我们还会回忆起,那年申城的四月......


有一种期待叫疫情结束之后

有一种信念叫抗疫必胜

有一种回忆叫守沪

那么,待到疫情结束,我们相约光草可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防护好自己,平安返校。我们,不见不散!